活動 節日盛事

周玉玲中國折扇畫作

16/07/2025 - 17/09/2025

周玉玲以無庸置疑的高超技藝,以中國墨水為中國折扇畫作注入了嶄新的方式。這個展示方式融合了實用性與美觀感, 扇子的降溫功能被它精緻紙質上藝術畫作更突顯出來。這件便攜且實用的藝術品確實是當代都市生活中的稀有商品。是次展覽旨在透過異國風情物件, 體現崇高的古代中國文化, 滋潤我們的日常生活。

 

策展人序言  

本會很高興能夠展出澳門藝術家周玉玲的一系列扇面畫。她是現今少數仍在推崇這種精緻亮麗的藝術媒材之傳承的大師之一。作為一位真正的藝術家,她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持續追求書法和中國水墨畫之美學。

這次扇面畫的展覽罕見地呈現實用與美之交匯。扇子的涼爽功能在其精緻的紙張上被藝術印記所突顯。然而,在大多數情況下,我們已經剝奪了扇子的原始用途,並將其作為藝術品來展示。儘管如此,扇子的原始目的依然顯而易見,因為它們是為這一目的而創作的,並最終可以恢復到其原始形態。相對而言,這些可折疊的畫扇是可攜帶的藝術品,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更是稀有的商品。此次展覽旨在透過重新認識這一源於古老中國的異國物品,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,並喚起一種崇高的感覺。

這次,周玉玲所選擇的扇面圖案靈感來自花卉(如貴妃百合、紫藤、牡丹、牽牛花、木蘭、梅花和荷花)、水果(如石榴和荔枝)以及蔬菜(如白菜和草菇、辣椒和扁豆),還有昆蟲和鳥類(如八哥、蜜蜂、蝗蟲和小雞)。每個圖案都伴隨著一首短詩的題詞,進一步表達藝術家在那一特定時刻的情感狀態的背景和洞見。周玉玲還解釋說,這些並不是“靜物”類型,而是描繪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但卻少有珍惜的生動元素。傳統上,這些扇面畫以情感捕捉氛圍,並作為傳達藝術家內心世界的一種手段。周的表現風格以自信的筆觸為特徵,證明了她對傳統中國水墨畫的熟練掌握。這種技法涉及在單一筆觸中平衡濕與乾的元素,而這由於其獨特的吸水性,對藝術家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挑戰。

最重要的是,這系列扇面畫可以被解讀為日本俳句。這些畫面捕捉了藝術家對周邊環境的詮釋,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,並與那些懂得欣賞其深厚意義的人作分享。

João Ó

 

關於周玉玲

周玉玲,祖籍廣東南海,世居澳門,自幼對藝術有廣泛和濃厚興趣。七十年代初期拜關萬里為啟蒙老師,學習工筆花鳥,又隨李論研習西洋畫,融匯中西。七十年代後期移居香港,拜在羅醉山門下學習花鳥山水,又隨梁子江學習書法。回澳後,隨趙偉夫研習中西畫藝,還結伴寫生。八十年代追隨趙少昂學習嶺南絕藝,亦曾遠赴北京追隨許俊修習工筆花鳥。九十年代移居溫哥華期間,又隨來自北京的宋唯源修習寫意山水花卉。

周玉玲現任澳門頤園書畫會副會長、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會學術顧問、澳門文化藝術學會藝術顧問、國際女藝術家澳門分會名譽顧問、澳門美術協會會員。1987年於賈梅士博物院首次舉行個人畫展,作品為賈梅士博物院收藏。1996年獲旅遊司邀請於旅遊司展覧廳舉行周玉玲國畫作品展“閑逸的韻緻”,在全澳及國內外參加的聯展,則不計其數。

周玉玲與林近大師為世交,雖然從未正式執弟子禮,但數十年無間親炙、亦師亦友、潛移 默化、潤物無聲。林近大師的造詣和修為,對周玉玲的影響可謂不言而喻。數十年來,周玉玲用功不懈,花卉從嚴謹工筆入門,進而寫意,追尋不同畫風。運筆構圖,用墨賦彩,多所探索。山水從寫生領悟,繼而追尋幽林深澗,雲霞煙雨,以情景氣氛舒懷。書法則兼有漢隸、北魏和行書各體。

臨書作畫以外,其業亦與此有關,於八十年代在澳門創立藝之軒,供應文房四寶及工藝用品,造福同道,極為行內人稱道。二千年初,又創立南薰樓,經營各類工藝扇品,作為發揚和推廣書畫藝術的另一載體。可謂表裡一致,是個徹頭徹尾的書畫人。

 

 

主辦單位

 

 

 

 

 

資助單位

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

文化發展基金

 

 

藝術顧問

  • 營業時間

    12 pm – 8 pm

  • 位置

    木鐸街35-AA及買賣街123-AA

    電話

    +853 2857 6212
立即訂閱,切勿錯過
我們最新的優惠與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