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潮之影響: 伊麗莎白.布里爾的外來物質性
氹仔城區文化協會榮幸邀請伊麗莎白·布里爾擔任2025年度展覽項目之國際藝術家。她在建築與文化遺產方面的專業知識非常配合本會融合當代藝術、建築和設計的風格。在本會的支持下,她的紙質裝置作品「浪潮之影響」於2025年完成,並與她早期系列作品「印象:巴黎和香港的地下世界」的精選作品共同展出。這是於大灣區的一個項目,在廣州的一個紙藝中心製作,並於氹仔舊城區展出。「浪潮之影響」將展現由回收物料製成的藝術裝置,化身為一幅波浪形的澳葡藍白色瓷磚牆。
藝術家序言
如何透過意象來定義一個變遷中的地方?在推動藝術復興的思想傳遞背後,潛藏著哪些文化潮流?
《浪潮之影響》源自於伴隨著我長時間工作的澳葡風工作室桌子,這張桌子鑲嵌著手繪中國青花瓷,專供出口市場,由美國人帶到香港。我追溯了瓷器上複雜的圖案,回憶起澳門公共空間中的葡萄牙藍白瓷磚,以及這種藝術形式如何將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聯繫在一起。這些藍色代表著帝國的藝術,正如紙張和牛仔布一樣,透過貿易、權力與衝突,跨越大陸和多個世紀,被社會各階層的人士融入生活。我特別感興趣的是中國帝國、地中海哈里發國和伊比利亞聯盟國之間的文化交流,這種文化交流在過去的一千年裡催化了紙張和青花瓷藝術的發展。
在澳門,我仔細研究了各種各樣的瓷磚:從市政建築上附著葡萄牙圖案的瓷磚,到描繪南海歷史主題的二十世紀阿祖萊霍瓷磚(azulejos),以及近年直接在灰泥牆上繪製的錯視畫。我嘗試將阿祖萊霍瓷磚(azulejos)轉化為牛仔布紙,這種牛仔布紙由全球「美國制服」牛仔褲(如今全球數十億人都在生產和穿著)製成。同時,我仔細研究了瓷磚上獨特的筆觸,以了解畫家們所做的決定。雖然鈷藍畫作與水彩畫相似,但它們的釉料通常像白堊一樣,難以處理,而且很明顯,畫家們在瓷磚上重現素描和其他藝術形式時,設計了一些變通方法。為了更好地理解創造這些作品的工匠之手和創作理念,我前往葡萄牙和中國,體驗直接用畫筆繪畫和印刷釉料的感覺——觸感、氣味和聲音,金屬釉料的嚴苛要求,以及1300攝氏度高溫燒製的潛在破壞性。
最終,這個源於對帝國物質性的迷戀,成為了一條追溯從西方到亞洲再返回的個人旅程的道路——用來自廣東的雕花木箱壓花紙來承載海外的生活,用植物作為修辭手段來描述移民是入侵物種,將一個大陸上的建築細節轉移到另一個大陸上。
願變革持續進行。
特別鳴謝:策展人João o , 即興項目有限公司;支持單位 — 氹仔城區文化協會;《Azulejos em Macau》作者Carol Kwok、Alexandre Pais 和 Andre Lui;景德鎮陶藝工作室、Estudio Lazuli Sintra, Gazete Azulejos Porto 及 Ceramicas Vicente Lisbon 分享鈷磚畫作和瓷器/石器燒製的實用專業知識; Triton and Shell Athens 提供的1.5噸荷蘭打漿機將牛仔布轉化為紙張。
– 伊麗莎白. 布里爾
關於伊麗莎白. 布里爾
伊麗莎白·布里爾是一位畫家兼版畫家,她主要以紙張進行創作,以此回應她所居住的地方— 她直接從建築上打印,用亞麻和棉紡織品造紙,並創作大型模組化紙質裝置。她的作品始於充滿意義的材料——被颱風摧毀的紙張、軍裝紙張、骨頭和鉛製成的顏料。她出生於加州, 在明尼阿波利斯長大(明尼蘇達大學繪畫藝術學士學位),在2003年離開美國之前曾在紐 約和波士頓生活。她在亞洲生活了二十年,並於2024年憑藉Passport Talent藝術文化簽證移居巴黎。她的作品曾在歐洲、亞洲和澳洲展出,並每年都會回到亞洲創作。
更多有關伊麗莎白·布里爾的資訊, 請瀏覽: www.ebriel.com
主辦單位

資助單位
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
文化發展基金
藝術顧問

創意夥伴

-
營業時間
12 pm – 8 pm
-
位置
氹仔舊城區藝術空間, 木鐸街35-AA 及買賣街123-AA電話
+853 2857 6212
我們最新的優惠與資訊